供应雨水收集利用所需,污水处理设备,玻璃钢蓄水池,过滤装置,蓄水模块,应对各类环境施工方案。

常见问题

技术资料

新闻资讯

免费咨询热线

181 3639 7189
行业百科
您的位置:首页>行业百科>新闻资讯

广州增城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

发布时间:2022-04-04 12:54:48

    走进雨后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,池塘水满、空气清新、花枝烂漫、绿草如茵,一派清新怡人的景象。多年来周边地带逢雨积水、水土流失等现象再也不见了。其背后正是广州市增城区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,因地制宜规划建设调蓄区、生态碧道、口袋公园等项目,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。

    据了解,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完成海绵达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,占全区总建成区面积的,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。

2030年八成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

    走进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,市民不难发现处处有着“海绵元素”: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的人行道能有效渗透雨水,四周下凹式的绿地则能对雨水起到一定滞留作用;而当雨量过大,地面和下凹绿地无法满足调蓄水量的需求时,雨水便会顺着地势落差流入附近的渗水沟和生态蓄水池之中,形成多重有效蓄水防涝保障。


    所谓海绵城市,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,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。

    而建设海绵城市,主要是指在遵循生态优先原则、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,通过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等多种技术途径,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,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、渗透和净化,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,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、大雨不内涝、水体不黑臭、热岛有缓解。

    为了高位推动海绵城市工作取得有效进展,2018年,增城区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,并制定印发了《广州市增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(2019-2035)》《广州市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(2020—2025)》《广州市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(2021)》文件,从完善工作机制、加强组织指导、强化规划引领等方面入手,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近远期目标与实施路径。

    按照规划,到2030年,增城城市建成区80%以上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。

已建成示范项目20余宗

    “以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,有效缓解了多年来周边地带逢雨积水、水土流失等现象,甚至周边企业、小区的积水也能通过渗水沟排入蓄水池,大大改善了周边居民雨天的出行环境。”区海绵办工作人员介绍道。

    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是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。针对重点河涌流域以及内涝黑点逢雨必浸、连年水浸等水安全问题,结合实施防洪排涝补短板和内涝点整治工程,增城因地制宜规划建设调蓄区、生态碧道、口袋公园等项目,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。

    目前,全区已陆续建成了永宁街后龙山古树公园、增塘湿地公园、新惠路、新河路、通明大道、增城区垃圾转运中心、增江“一江两岸”碧道等海绵城市示范项目20余宗,涵盖建筑小区、水务工程、市政道路、公园绿地4大类型。

落实项目全流程监管

    永宁街新惠路是增城区首条按照“海绵城市”规划设计理念建设的道路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市政道路,隐藏着各种对付雨水内涝、自我净化的“小心机”——道路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,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内外绿地设置下沉式绿地、流溢式雨水口等设施,遇到下雨天气,雨水便会通过绿地滞留、净化和传输等方式排入水系,从而减轻径流污染,实现城市道路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的自然状态。

    为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管控措施落实到位,增城区制定工作细则,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,对在建项目实施从立项、用地规划许可、项目建议书、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、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图审查等各阶段全流程监管,并运用智慧海绵信息化手段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监测评估。

    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审查洪涝安全评估报告37宗,审查设计方案284宗,抽查海绵达标自评估报告21宗,发出整改通知79项。

    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增城区将继续以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为目标,以流域综合治理促进防灾减灾,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进一步修复区域水生态、改善区域水环境、涵养区域水资源、保障区域水安全,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。


本文标题:广州增城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

Copyright © 2022 江苏海云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51512号

XML地图TAG 

181 3639 7189